![]() |
【引言】嵞山体①是明末清初桐城遗民方文②个性诗体的特称。当时,遗民阎尔梅即已发现方文创作的独特个性: “杜陵天宝之诗人,香山变为长庆体。迨有明兮千余年,桐城堀生方尔止。”③准确地说明了嵞山体的艺术渊源———直追杜少陵、白香山,而且成为杜陵、香山之后终生关注现实的卓越诗人。方文自己表示作诗“以杜、白为第宅”④,一生“沉酣杜、白”⑤。他曾自比于陶潜、杜甫、白居易,并因与这三位前贤同生“壬子”之年而“命画师绘《四壬子图》,中为陶渊明,次杜子美,次白乐天,皆高坐,而己伛偻于前,呈其诗卷”⑥。“伛偻”于诗贤面前,表示对他们诗学成就的无限敬仰。他坚信: 这些文学经典人物将引领他的诗思到达理想的高度。因而孙枝蔚《题方尔止四壬子图》评曰: “但愿论文遇陶叟,更招杜白坐两边。”⑦这意味着孙枝蔚能够理解方文异常的个性禀赋与才学抱负: 陶叟、少陵、乐天其实就是方文想要并驾齐驱的真正目标,希望自己的诗歌不但垂世,而且能够“与少陵、香山诸贤争千古”⑧。可以感知,方文所意识到的强大的文化使命: 在经营文化传统的事业中,他将自己定位于文化承继者与传播者的角色。他所苦心期盼的,是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也能够被未来的世代所认同,而且对诗坛后辈产生像三贤一样的价值导向。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