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儒林外史》视野中的四类名士

《儒林外史》视野中的四类名士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儒林外史》第一回以不受名利拘牵的名士王冕来敷陈大义,而全书所写,则主要是追名逐利的冒牌名士,如杜慎卿、陈和甫、景兰江、丁诗、权勿用等。他们或以颠狂的方式暴得大名,或以“山人”而“飞来飞去宰相衙”,或附庸风雅而酸态毕露,或自以为势利之极而其实“呆串了皮”。吴敬梓对这四类名士的调侃和讽刺,既表达了他对所生活的时代的失望,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名士风度的期待和向往。《儒林外史》借以告诉读者: 安贫乐道才是读书人最好的选择; 安贫乐道的前提是完成基本的人生责任; 而要完成基本的人生责任,必须具有正常的谋生能力。《儒林外史》所提倡的这一人生理念,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关键词】儒林外史; 名士; 名士风度; 名利
引言:

【引言】名士是中国古代文化人的一种重要类型,对名士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说“魏晋风度”,说“魏晋人物晚唐诗”,语调中包含的多是羡慕和向往; 说“名士气”,说“名士腔调”,则更多调侃和讽刺的意味。这两种态度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这是因为,古代名士中既有阮籍、嵇康这样的杰出人物,也不乏欺世盗名之徒。名士也是《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类型,吴敬梓对他们的评价以负面为主。其实,吴敬梓是推崇魏晋风度的,他在《儒林外史》第一回用以敷陈大义的王冕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名士。但总体而言,《儒林外史》视野中的名士,要么故作颠狂,要么“飞来飞去宰相衙”,要么附庸风雅,要么为名所累,大都缺乏超越世俗的风流倜傥,却以名士自居,以名士风流自赏。士林中真名士的缺失,正是一个灰色时代的真实写照。吴敬梓对这些名士的调侃和讽刺,既表达了他对所生活的时代的失望,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名士风度的期待和向往。

作者:
陈文新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