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翻译的对等问题一直备受中西方翻译理论家的关注。Jakobson 首先提出翻译中的意义对等( equivalence in meaning) 问题①,Nida 随后提出形式对等( formal equivalence) 和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的概念②,Newmark 受Nida 理论的启发,以译文接受者为中心提出注重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感受的交际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和注重语义和句法层面对等的语义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同时指出在保证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字对字的翻译是最好最有效的翻译方法③。我国翻译家陈用仪认为,信息的等值是就深层结构而言,而深层结构的等值应包括主述位的等值在内,这样才可以达到在交际目的上和原文的等值,才可以称为忠实的译文④。本文运用主述位理论,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中英文版本为语料⑤,对其翻译中的主位对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70%以上的句子在英译时主位对等,其中无标记主位占90% 以上; 只有26.28%的句子在英译时主位不对等,其中无标记主位的不对等方式在“汉语句子零主位在英译时有主位”和主位扩增中的“状语由述位变为主位”这两个方面表现明显,而有标记主位的不对等方式集中体现在“主动与被动的转换”和“话题主位与主语主位的转换”这两个方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