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俄、汉语隐喻投射域异同研究—以“水”概念为例

俄、汉语隐喻投射域异同研究—以“水”概念为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投射域是概念隐喻的重要研究范畴。俄、汉语语料库中“水”概念隐喻投射目标域的对比分析表明: 俄、汉语言中“水”概念隐喻共性投射域大于个性投射域,共性投射域与始源域“水”的客观物质基本属性密切相关,个性投射域的差异性主要与俄、汉语语言文化背景及抽象思维模式相关。
【关键词】概念隐喻; 投射域; 水; 对比研究

引言:

【引言】根据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 & Johnson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语言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①,即“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②。因此,通过语言本体研究或语言对比研究来探索语言的概念隐喻体系及其所折射出的语言文化乃至思维方式的异同是众多语言研究者如Lakoff & Johnson③、Н. Д. Арутюнова④、林书武⑤和蓝纯⑥等所热衷采用的研究路径。隐喻是概念化的过程,是从源认知域( source domain) 向目标认知域( target domain)的投射,并形成概念隐喻( conceptual metaphor)。投射的发生受人类的身体经验、社会经验和文化经验的影响⑦。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概念隐喻体系之间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相同始源域的认知经验被投射到了相同或相异的目标域中,所以,语料的目标隐喻投射域( target domainof metaphorical projection) 是概念隐喻的重要研究范畴。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助当前俄、汉语语料库工具НКРЯ⑧ 和CCL PKU⑨,以“水”为例,通过系统对比俄、汉语语料库中“水”概念隐喻投射域,分析俄、汉语“水”概念隐喻投射域共性和异性,并进一步探讨隐藏在概念隐喻投射域共性与异性背后的理据。

作者:
杨华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