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永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讨4 种模式的特色、共同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4 种模式共有的经验在于: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给外人观赏的,更不能仅仅以城市人休闲旅游养生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标准是增进农民民生福祉,让农民真正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 模式比较
引言:

【引言】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早在2008 年,浙江省安吉县就立足县情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用10 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构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被一些学者誉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和创新的典范”[2]。2010 年6 月,浙江省全面推广安吉经验,把美丽乡村建设升级为省级战略决策。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为此专门制订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 年) 》,力争到2015 年全省70%县( 市、区) 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60% 以上乡镇整体实施美丽乡村建设[3]。近年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如今,安徽、广东、江苏、贵州等省也在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2013 年7 月,财政部采取一事一议奖补方式在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4]。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探索,也是“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在中国农村的重要实践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现有的文献来看,2009 年和2010 年只有零星的调查研究关注浙江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5-6]。从2011 年开始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但是大多数是关于浙江安吉县等个别地方的个案调查[7-11],缺乏对典型经验的比较分析。本文拟通过对浙江和江苏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剖析,比较4 种模式,总结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
吴理财;吴孔凡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