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环境和经济效果评价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环境和经济效果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运用江苏省52 个县( 市) 2004-2006 年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从区域层面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环境和经济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分批次、分年度试点推广的特征,基于DID 理论模型有机耦合EKC 分解模型、C-D 模型和供给反应函数模型,估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种植业总产值的影响以及效果的持续性。研究表明: 控制其他因素,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样本县( 市) 的种植业总产值,而且效果逐年递增,但是其对化肥施用量( 施用强度) 的削减效果从项目实施第2 年才开始显现; EKC 假说验证发现,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 型”关系,拐点为人均GDP16 615 元。据此提出了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建议。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农业面源污染; 化肥施用强度; 种植业总产值; DID 模型
引言:

【引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国家,从远古农耕时代一直维持着低投入、低产出和低污染的“自然农业模式”。19 世纪后半期石油化工的兴起,人工合成氨的问世推动农业发展进入高投入、高产出时期,呈现高能耗、高污染的新型农业增长模式。化肥在1906 年由西洋商人引入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成为现代农业生产获得高产的重要手段,为作物的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化肥虽然是增加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但是我国化肥施用存在盲目过量、肥料比例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导致化肥利用效率低下,并引发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板结和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环境问题。由此,2005 年4月,农业部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 农发[2005]8 号) ,并投入2 亿元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补贴,在全国200 个县( 市、区) 开展第一批试点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最早是由联合国推行的一项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其核心是实现养分平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截至2012 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7 亿元,项目点增加到2 498 个,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 场) [2]。目前对测土配方施肥效果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田间试验结果[3-5],利用农户数据并借助计量工具评价该技术影响的研究并不多[6],而从推广单元———县( 市) 层面评价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区域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文拟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分批次、分年度推进特点所引起的“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 difference indifferences,DID) 理论模型并有机耦合库兹涅茨曲线(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 分解模型、C-D模型和供给反应函数模型,分别构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与经济影响的评价模型,并利用江苏省52 个县( 市) 2004-2006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试点对样本县( 市) 化肥施用强度和种植业总产值的影响,以期为地方政府深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供实证支撑。

作者:
罗小娟;冯淑怡;黄挺;石晓平;曲福田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