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三江源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三江源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基于三江源地区河南站﹑甘德站﹑同德站﹑玉树站﹑曲麻莱站﹑伍道梁站和玛多站等7 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分析了三江源地区2002 -2010年以来草地净生产力( NPP) 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及其时空差异变化,并分别建立了气温、降水量与气候生产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三江源区域的生产力变化方向及其生态经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 近9 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总体趋于暖湿化; 在该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草地生产力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增加趋势,并且三江源草地的生产力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但降水是影响生产力增加的关键因素; 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以及丰富牧户的收入来源是促进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草地气候生产力; 气候变化; 生态保护; 三江源; Tha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
引言:

【引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百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平均升温幅度为0. 5 ~0. 8 ℃。近50 年变暖尤其明显,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极端气候事件频现。蔡运龙研究指出全球变暖对不同气候地区作物产量有着差异性的影响[1]; IPCC 报告进一步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那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由于其适应和自我恢复能力差,不利影响则更为加剧[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区,区域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对该区域的气候条件有着极高的依赖性。因此,分析三江源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及趋势,揭示气候变化对三江源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不仅可为合理保护三江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也对保持全国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李惠梅;张安录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