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金庸小说中的终南山形象及其文化特质

金庸小说中的终南山形象及其文化特质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终南山是文化名山。特别是自唐代始,众多山水诗的吟诵、道教的盛行、隐逸之风的弥漫和“终南捷径”文化心理的形成,赋予终南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特质。金庸写小说时虽然并未到过终南山,但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作品中描写终南山形象时,无论是写意性地描绘终南山自然风貌,在写实与虚构之间刻画全真教及其人物,还是塑造古墓派以显归隐之态,通过人物命运以表“终南捷径”,都与终南山本身的文化特质相符合。这既说明终南山文化特质在金庸小说中的强烈渗透,更说明金庸本人对终南山文化特质的充分尊重。
【关键词】金庸小说; 终南山形象; 文化特质; 阐释
引言:

【引言】金庸小说描写了众多的名山,并因名山而创立了不同的江湖派别,塑造了各色人物,刻画了各种武功。就金庸小说中描写的陕西名山而言,主要是华山和终南山,与之相应,创立并描写了存在于华山的华山派和存在于终南山的全真教、古墓派。较之华山,终南山在金庸小说中的出现虽然不如华山那么普遍,只主要见于《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小说,并在《倚天屠龙记》略有余续,但自有它的描写特点。严家炎认为: “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决不仅止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更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实际上通过区域文化这个中间环节而起作用。”[1]27金庸对终南山的描写兼具写实性和虚构性,而无论是写实还是虚构,都体现出与终南山自然及其文化特质相符合的特点,这既表现出金庸对终南山文化特质的充分考虑与尊重,也说明终南山的文化特质对金庸描写终南山形象时产生的影响。在以往的金庸小说研究成果中,虽然不乏关于全真教、古墓派及其人物、武功等的研究,例如对杨过、小龙女、丘处机的研究,但都不是基于地域文化视域的研究。本文拟从地域文化视角探析、阐释金庸小说中的终南山形象描写与终南山文化特质之间的关系。

作者:
张媛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