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茅坤抗倭文学创作

论茅坤抗倭文学创作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茅坤一生创作了许多反映抗倭战争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按照茅坤与抗倭战争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茅坤闲居故里,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揭露了抗倭战争的弊端。第二阶段茅坤入胡宗宪幕府,他以参与者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示了抗倭战争规模战役及具体战斗场景,并全面展示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形象。第三阶段,幕府解散,茅坤归乡,他详细追述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功绩,并揭示了胡宗宪厄运的成因。茅坤的抗倭文学作品内容全面充实,情感深挚,在茅坤一生的创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明代抗倭文学中的精品。
【关键词】茅坤; 抗倭文学; 胡宗宪
引言:

【引言】明代嘉靖中后期,日本武士及海盗在内地奸民的导引下,大肆劫掠中国东南沿海区域,为祸近二十年,给沿海军民带了深重的灾难。为抵御外辱,保全民生,明王朝组织了系统全面的战争,史称“抗倭战争”。在抗倭战争期间,大量东南文人参与其中,并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抗倭战争的“抗倭文学”作品。明代著名文人茅坤创作了许多反映中日战争的文学作品。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浙江归安人,唐宋派代表作家。茅坤于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历任青阳丹徒广平等地。茅坤虽是文官出身,但通晓兵法。他曾在粤西佥宪任上,带五千兵马,大破瑶人乱民十七寨,返民田十余万。嘉靖三十二年,茅坤因御史陈善治举劾被罢职归乡。其年,东南地区倭寇大炽,浙江是倭寇的重灾区。茅坤自此与抗倭战争结下不解之缘。嘉靖三十二年到嘉靖三十三年,茅坤作为旁观者目睹了抗倭战争的局势。嘉靖三十三到嘉靖四十一年,茅坤受邀入胡宗宪幕府,亲自参与了抗倭战争。嘉靖四十一年之后,胡宗宪幕府解散,茅坤带着满腔的失望和悲愤,再次回到故里。在这期间,茅坤创作了大量反映抗倭战争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以多重视角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抗倭局势,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目前学界对茅坤的抗倭文学关注不够,一些论著及论文虽有涉及,但多将之用作佐证茅坤生平行迹的材料,并未从文学角度对其情感内容做细致的研究。本文依照茅坤与抗倭战争关系,分三个阶段考察茅坤抗倭文学创作。

作者:
邵金金;梁韶娜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