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2005 年至今,我国包括区域、园区和企业等层面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达到178 家,尤其是2010年以来,省级政府主导的省区、跨省区和地市级的区域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纷纷出台并迅速实施,然而地方政府主导的循环经济建设,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其基本动力仍旧是政绩考核、争取政策倾斜和吸引外投; 作为生态创新主体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生态技术研发没有形成合力,循环经济发展长期受困于关键技术的瓶颈约束。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动力主体结构看,我国循环经济实践过分强调政府主导而忽视市场机制作用、企业和社会公众作为发展主体地位的不突出,短期政绩的刺激效应大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效应。因此,深入分析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主体功能、结构及其运行模式,对于解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动力软化、动力主体结构不合理问题具有现实紧迫性。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