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本体内涵及当代价值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本体内涵及当代价值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当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针。面向现代化的目标追求、面向世界的空间拓展和面向未来的时间延伸共同构成“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本体内涵。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被赋予新的内涵:信息化是面向现代化的衍生,国际化是面向世界的路径,机遇与挑战是面向未来的主题。在新世纪,被赋予新内涵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也将体现出新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思想;三个面向;本体内涵;时代价值
引言:

【前言】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言简意赅,“三个面向”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精华的高度浓缩。这一思想不仅把握了时代特征和对未来世界科学预测的命脉,而且确定了我国在新时期应对新技术革命挑战与机遇的总策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今,面向未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是邓小平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当时我国教育同现代化建设严重不相适应的实际而提出的。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被赋予新的内涵,也将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体现出新价值。

作者:
申国昌;张万红;史降云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