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在中国近代史上,伴随沪宁沦陷、国府西迁,武汉遂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共合作基地。而武汉抗战波及战场甚广,持续时间较长,给日军打击最大,迫使其终止全面进攻。迄今为止,学界考察其具体史实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对其抽象性文化特征亦不乏一定论及,如笔者认为其历史文化特征凸现为价值诉求、理性态度、实践品德与道德境界等方面[1]。虽然如此,从中国抗日战争史角度来看,如此理论诠释仍甚为薄弱,客观上有待深化。事实上,此期政治思想文化特质颇为鲜明。对此,当代学者唐宝林认为:“这个时期,与其前后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在政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即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就全国政权而言)最团结、最民主、最进步的时期。”[2]如此概括颇有见地,基本揭示出其主要政治特征,给人以积极启示。需要指出的是,其相关论述仍过于笼统,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总体来看,此期政治文化特质主要体现为政治理想民族国家至上与深化反帝反封共存、价值理念秉持致用精神与坚守三民主义递进、实际运作重塑政治权威与推进民主政治互动和内在实质注重具体合理与追求目标合理统一等方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