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的点睛之笔,不过他自述说: “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于学者言,费却多少辞说。今幸见出此意”。① 可见,阳明提出“致良知”说经历了一个艰辛的理论思考和表达过程,本文将力图在事实序列的排列与逻辑序列的推演两个层次再现此过程。不过,在事实序列层面本文并不打算一律铺陈,而选择阳明对《大学》文本思考或诠释重点的转移过程作为考察对象。因为,阳明终其一生的立言框架大多源自《大学》,其高足钱德洪就曾说: “吾师阳明先生,平时论学,未尝立一言,惟揭《大学》宗旨,以指示人心”②。对于《大学》的诠释重点,阳明从“格物”出发,经历了从“诚意”到“致知”的转移过程,而这个过程蕴涵着阳明提出“致良知”的逻辑线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