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奥古斯丁可能性观念的偶态形而上学分析

奥古斯丁可能性观念的偶态形而上学分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奥古斯丁在反佩拉纠主义系列论文中,围绕“人有无罪的可能”和“人必然犯罪”这两个论题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不同于希腊化思维的可能性观念,即在上帝的可能与神所择定的可能。他开辟出从可能性出发理解现实性的思路,对希腊化哲学的中心概念“自然- 本性”予以解构和重新赋义。而当代基督教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的偶态形而上学理论与奥古斯丁的可能性辨析,在思想出发点与深层结构上,具有诸多相互发明之处。
【关键词】可能性; 自然- 本性; 可能世界
引言:

【前言】奥古斯丁在反佩拉纠主义系列论文中,针对所谓的流俗意见与异端见解,提出自己的人性- 拯救论主张,其中包含一种区别于当时流行的希腊化思维的可能性理解进路,即从上帝全能信念出发理解可能性进而从可能性出发建构现实性的思路。下文准备借用现代偶态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of Modality) ① 的概念框架和分析工具,从散见于反佩拉纠主义论文及奥古斯丁其他著作的相关论述中,还原这一在思想史上具有范式革新意义的可能性观念。

作者:
董修元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