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求是学刊 > 论“草蛇灰线”与中国古代小说评点

论“草蛇灰线”与中国古代小说评点

求是学刊
Seeking Truth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草蛇灰线"这一术语意蕴较为复杂。本文立足于研究现状,从诗文批评以及小说评点史料出发,较为细致地梳理了"草蛇灰线"在实际批评中的多种指涉,主要包括结构线索、伏笔照应以及隐喻象征等方面。另外,对"草蛇灰线"在古代小说中出现的意义及成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草蛇灰线; 结构线索; 伏笔照应; 隐喻象征;
引言:

【引言】“草蛇灰线”是古代小说评点中较为常见的一个技法术语。20 世纪以来, 此一术语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但否定者居多, 如胡适先生《水浒传考证》认为“有害无益”, 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虽没有直接否定“草蛇灰线”, 但对金圣叹将小说批评为“被硬拖倒八股的作法”也显然深为不满。吕思勉先生在阐发章实斋《文史通义》的基础上亦否定小说技法的价值。而建国后长期批判所谓“形式主义”, “草蛇灰线” 等技法术语更是难以进入研究者的视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虽然否定小说技法研究的状况依然存在, 但“草蛇灰线”等技法术语进入了真正的研究之中, 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在小说评点中这一技法术语的价值①。但是已有研究就材料而言, 相对单一, 故还谈不上全面深入的研究。鉴此, 本文拟作详细的梳理和探讨。

作者:
杨志平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062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