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体系研究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体系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for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ocial Scie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非营利组织效能(NOE)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但就效能的诠释和评价标准远未形成共识。研究中运用文献法和归纳分析法,概括了NOE的四大理论模型,即目标导向模型、开放系统模型、利害相关者满意模型和社会建构模型,梳理了我国NOE评估的主要模式,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我国NOE的基本模型及其内容和考量。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NPO); 效能; 非营利组织效能(NOE); 社会建构;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Z009);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0YBB342);湖南省软科学一般项目(2010ZK3056);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引言:

【引言】非营利组织(NPO)在学界和业界,尚有社会组织(SO)、非政府组织(NGO)、公民社会(CS)等称谓,他们虽在概念表达上各有千秋,就实体组织而言,本文认为是可以互换和通用的。截至2012 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NPO就有49.2 万个,加上尚未登记的草根NPO和在华活动的境外NPO 估计约300 万个[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政社分开、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竞争,中国NPO 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能否向社会表明有能力担当历史使命,能否向社会展示服务效能的巨大考验[2]。如何评估NPO 效能,推动中国NPO健康发展便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目前,学界对企业和政府效能的研究较多,但探讨NPO 效能的研究却不多见,且多半散见于能力、非营利性及绩效评估中。为此,本文意欲对中国NPO 的效能评估体系做一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作者:
刘春湘;刘格良;刘媛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