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认知立场与价值诉求:巴别尔在当代俄罗斯

认知立场与价值诉求:巴别尔在当代俄罗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自1985年以来,20世纪俄罗斯著名小说家巴别尔的作品出版和学理研究在俄罗斯学界日渐深入,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在细致发掘、整理、归纳、注释和出版作品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巴别尔的文学遗产进行重新解读和当代阐释,更加注重巴别尔作品中的认同问题,关注巴别尔与同时代作家、俄波革命及犹太族裔的关系,瞩目巴别尔的多元文化身份和体现在作品中的悖论艺术特色。当代俄罗斯巴别尔研究的变迁,既部分反映着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和思想文化特点,也表现出俄罗斯学界的研究特点,即在去意识形态过程中,与社会主流思想展开对话,扩展作家的现代性意义。
【关键词】 巴别尔研究; 当代俄罗斯文学; 认知立场; 价值诉求;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思想史系列(俄苏卷)”(05jjd750.11-44208);湖北省“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度规划项目“认同与疏离:巴别尔小说研究”
引言:

【引言】作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位无与伦比的短篇小说大师”[1]134,伊萨克·巴别尔(ИсаакБабель/Isaac Babel,1894—1941)给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学遗产,在俄罗斯和欧美知识界备受关注,声誉日隆,享有世界声誉。正是俄罗斯和西方多年成熟而综合的学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逐步提升了巴别尔作为作家的伟大性,还原出巴别尔本体世界的形象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并进一步扩展巴别尔对小说创作、对世界历史、对人类精神的普遍性意义。耐人寻味的是,如此一位堪称“当代文学通往共产主义曲折而复杂的道路上的新的路标”[2]126之作家,在俄罗斯文坛却命运多舛,毁誉参半。“他在一九二三到二八年文名极盛,一般人都认为他是居领导地位的苏联作家:他的作品再版过许多次,讨论他作品的文章篇数以百计,甚至于有若干种书也是专门讨论他的”[3]335。然而情形急转直下,1940年代,巴别尔以间谍罪不幸殒命于卢布扬科集中营。“苏联批评家及文学史家此后也不再提起他;他们虽然有时候还提起皮里尼亚克的破坏性作风,可是对于巴别尔则只字未提”[3]335。巴别尔在20世纪俄罗斯文坛中文学声誉的沉浮变迁,在文学史上的接纳与拒绝、诋毁与遮蔽、回归与彰显等诸种事实,与20世纪俄罗斯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发展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巴别尔在俄罗斯的接受史,就是一部文学发展史的侧面缩影[4]。

作者:
王树福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