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蓬莱19-3溢油事件中渔民环境抗争的路径分析

蓬莱19-3溢油事件中渔民环境抗争的路径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基于行动者的角色扮演及其互动关系,本文比较分析了蓬莱19-3溢油事件中渔民环境抗争的理想路径与现实路径。研究发现,在理想路径中,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权责裁定者,以国家海洋局和地方海事法院等为代表的公诉方的公正是渔民维权实现的核心;但在现实路径中,责任方的强势自我认定和公诉方的执法角色失位是渔民环境抗争受阻的双重阻碍。渔民环境抗争实现的理想路径构建,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确保公诉方公正执法、责任方依法履责和中立方客观中立相关的制度法规及其社会环境。
【关键词】 环境抗争; 蓬莱19-3溢油事件; 自我认定; 角色失位;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SH039)
引言:

【引言】海洋溢油事故因海水的流动性等特征显得极为复杂,也很难得到一个妥善的处理结果。位于渤海湾的蓬莱19 - 3 油田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海上油气田,它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以下简称中海油) 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合作开发,康菲中国石油公司( 以下简称康菲中国) 负责作业。2011 年6月4 日,康菲中国的蓬莱19 - 3 油田开始出现溢油,但公众直到6 月21 日才通过一些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报道获知这一突发环境事件。而后,相关责任单位围绕“是否瞒报”、“信息发布是否滞后”等问题展开舆论公关。国家海洋局随后成立了索赔小组,积极介入事件的调查工作。2011 年9 月6日,康菲中国宣布将设立一项关于蓬莱19 - 3 油田事件的赔偿基金,到9 月18 日,又宣布要为专门处理渤海湾的环境问题设立环境基金。2011 年11月11 日,国家海洋局对蓬莱19 - 3 溢油事件进行责任定性,认定主因是康菲中国生产作业过程违反总体开发方案,制度和管理存在缺失,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也没有采取必要措施。2012 年1 月25日,康菲中国、农业部、中海油同时发布信息,表示康菲中国将出资10 亿元,用于解决河北省、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问题。但事实上,从事件发生至今,不仅渤海受损渔民的赔偿事宜未能落实,而且渤海海洋污染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缘何事故已发生两年多而利益相关者各方仍然还在围绕着事件争论不休? 从媒体的报道中不难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国家海洋局、农业部、地方法院等政府部门为代表的公诉方,以康菲中国、中海油为代表的责任方,以相关NGO、新闻媒体为代表的中立方以及以渔民为代表的利益受损方之间的博弈是失衡的。这种失衡导致了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如渔民的权益为何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 公诉方为何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 作为责任方的康菲中国态度为何如此傲慢? 中立方为何仅作为渔民的利益代言人,保护渔民的利益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渔民环境抗争实现的理想路径是什么? 又如何应对现实路径中渔民环境抗争阻碍的主要根源? 本文期望从行动者的角色扮演及其互动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两种路径的比较分析,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作者:
唐国建;吴娜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