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研究—基于义乌市的实证分析

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研究—基于义乌市的实证分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是促进城乡关系的演变朝着一体化方向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义乌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表明,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城乡一体规划与建设机制、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与流动机制、公共财政"三农"投入持续增长带动机制、基于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政策创新机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高效行政机制等。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一体化; 保障; 机制;
引言:

【引言】城乡关系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关系的总和,它随着城市的出现而产生,反映着城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1]城乡关系的变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期。2000 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 36个百分点,2012 年城镇化率达到52. 57%。[2]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已发展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2012 年,浙江省城市化率达到63. 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1 个百分点。从本质上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市与乡村内部与外部各种要素多维度、多层面相互作用、协调运行,逐步趋向协同一致的过程。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推动、规范、控制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线、速度、规模、形式、趋势的制度体系以及作用过程与方式,这是一个结构协调和功能耦合的有机系统。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是确保城乡关系的演变朝着一体化方向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笔者对义乌市的调研分析看,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机制的基本构成包括城乡一体规划与建设机制、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与流动机制、公共财政“三农”投入持续增长带动机制、基于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政策创新机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高效行政机制等。

作者:
胡新民
作者单位:
中共金华市委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