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跨有荆益”与“天下有变”—论《隆中对》的战略及其实施

“跨有荆益”与“天下有变”—论《隆中对》的战略及其实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的发展提出了两层战略:一层是前期战略,旨在夺取荆州,进而入蜀,跨有荆益;另一层是后期战略,包括宛洛、秦川二策。但是这一举措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前期战略因为孙权对荆州的战略意图而困难重重,"跨有荆益"之策因为刘备的割据心态、关羽的莽撞和诸葛亮的人微言轻而失败;另一方面,后期战略的触发,依赖于"天下有变"这一条件。诸葛亮"天下有变"所指应为曹操势力内部士人群体发生的叛乱,而其根据并不充分,后来也未被诸葛亮坚持,加上诸葛亮晚年性格的巨大变化,使得《隆中对》的后期战略从条件到精神都无从实现了。
【关键词】 《隆中对》; 诸葛亮; 刘备; 南阳; 战略;
引言:

【引言】《隆中对》是中国历史上一篇非常著名的对策,其文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在这篇策论中,诸葛亮在认真、全面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后,向刘备提出了夺取天下的战略规划,进而对刘备的战略举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隆中对》确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它本身也因此而为史家所措意。历来学者对《隆中对》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诸葛亮自身的才能、刘备在实现这一对策过程中的诸多举措和《隆中对》与具体历史事件的契合上。例如,尹韵公讨论了关羽败死与《隆中对》的关系,[1]朱大渭讨论了《隆中对》与夷陵之战间存在的关联。[2]他们都认为,刘备死抱着《隆中对》不放,而《隆中对》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很大的冲突,因此,刘备失败是必然的。田余庆在详细考察《隆中对》后提出荆州之争、夷陵之战和北伐等事件之间的关联,认为刘备并没有执行《隆中对》的战略方针。[3]杨德炳也讨论了《隆中对》与夷陵之战的关系,他认为,是关羽的莽撞和刚愎自用毁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4]我们不拟孤立地讨论《隆中对》与单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这一话题早已为前人所深入探究过了; 然而,对于《隆中对》的最后一步宛洛、秦川二策的触发条件“天下有变”中“变”的涵义,前人似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所要做的,是在综述前人对《隆中对》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天下有变”,并简要对《隆中对》的核心“跨有荆、益”一策之失败,阐发自己的看法。

作者:
于天宇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