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农民征地补偿收益研究—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农民征地补偿收益研究—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为了深化改革现行征地收益分配关系,保障农民权益,本文在农民征地补偿的动态机制和产值倍数法的理论基础上,融入自然、生产和经济条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民征地补偿的短期和长期动态情况。研究发现,良好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以及不断增加的人均GDP和财政支农支出等经济条件能增加农民的征地补偿,但是反映城镇化进程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抑制征地补偿;而在控制自然、生产和经济因素下,农民征地补偿随着征地进程在短期内是增加的,但长期内是递减的,割断了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因此需要改革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土地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以此增加农民征地补偿的收益空间。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城镇化; 征地补偿; 动态面板模型;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区域新型城镇化统计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13BTJ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预算绩效指标框架与指标库建设研究”(12&ZD19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研究”(11JJD790038)
引言:

【引言】从1979 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提出的场地使用权作为中方投资或由合营企业向政府缴纳使用费开始,我国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经历了30 多年的历程。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财政各项收益大幅提高,对政府财政的影响日益增加,逐渐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调节经济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财政分权模式下,土地收益分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作为其初始环节也是重要环节的农民征地补偿问题尤为突出:农地城市流转过快,耕地资源大幅减少,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使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保障;而作为农地城市流转的第一步,征地过程中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与征地前土地带来的收益(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比例严重失调,征地补偿难以维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也难以取代征地后不断强化的土地保障功能;外加上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社会矛盾。对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这对于我国农民征地补偿、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保护土地产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张志超;吴晓忠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