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法价值的社会团结

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法价值的社会团结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源于社会分工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影响着社会团结,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法则有助于化解社会团结风险。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法不仅能比较好地维护强调横向团结精神的合作共济理念与强调纵向团结精神的社会权理念,还可为促进各类社会团结提供规范的制度路径。相异社会团结的有机组合形成特定的社会团结结构。为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法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制度调整。而这种制度转型将在多个方面推进社会团结结构的变迁。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保障; 社会团结; 价值;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主持人:董溯战;批准号:07CFX030)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引言】社会分工导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改革开放助推中国经济发展,耕、种、收等农业专业服务快速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门类日益细化。农业分工解放了大量农村人口,工业和服务业的分工则产生了劳动力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农民工群体因而出现。频繁的工作流动、较低的劳动收入、二元的城乡户口和教育体制等因素使得许多农民工被迫把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父母无法按照传统方式与留守子女一起生活并提供全面的生活照顾、健康保障及教育引导,年事较高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精力有限的近亲属或其他人成为众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照管人。于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照管、教育、健康及心理等问题相伴而生。中国经济领域的分工因为农民工的参与而得以发展,农村儿童养育保障分工中父母作用的弱化却未能获得有效的填补。即,旧的分工被打破,而新的分工却未能及时建立。生存权保障分工的失范和失衡不仅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现在和未来与社会的合作,也影响儿童父母及其他相关亲人与社会的相融,社会团结弱化的风险日益凸显。本文拟探讨如何依托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法促进社会团结的问题。

作者:
董溯战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