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也议“民族识别”与中国民族问题—与马戎教授商榷

也议“民族识别”与中国民族问题—与马戎教授商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民族识别是指依据"民族"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等要素对一个族体的民族成份和民族称谓的辨认。"民族识别"作为辨识族体的方式,并非新中国别出心裁,古已有之,国外亦不乏其例。从"民族识别"的某个片段分析,必然认为"识别"结论具有偶然性、主观性,但回溯"民族识别"的整体进程,足见"识别"标准科学、过程缜密、结果认可,因而绝非识别主体的主观臆断。当下,民族意识增强和民族问题凸现是诸多因素互力共推的结果,将责任归咎于"民族识别"显然有失公允。
【关键词】 民族识别; 苏联经验; 民族问题; “美国模式”;
引言:

【引言】马戎教授在其精品佳作中提出的诸多重大命题,譬如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构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适时性、少数民族精英的角色与功能、借鉴“美国模式”的可行性等议题,都是迫使中国学术界理论界,乃至于政界认真思考和设法超越的。就其间的辛辣之笔,如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优惠政策的评价、中国民族政策沿袭模仿苏联、中国处理民族问题可借鉴“美国模式”等议题,已有学者直抒其见,与之商榷。就《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年第5期)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20 世纪50 年代的“民族识别”》( 《西北民族研究》2012 年第3 期) 两文中关于“民族识别”的系列新颖观点,笔者也是虽经百思而不得其解,尚难与之苟同。故而,不揣浅陋,撰写此文,以期马戎教授能拨开心中迷雾,也请学界同仁开释其怀、不吝赐教。何谓民族识别? 简言之,即依据“民族”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等要素( 或标准) 对一个族体的民族成份和民族称谓的辨认。今天,欲科学解读中国民族理论、全面剖析中国民族问题,需要将“民族识别”问题放在应有的高位。“民族识别”议题在研究中国民族问题中居于何种地位? 诚如马戎教授所言: “20 世纪50 年代的‘民族识别’,是我们剖析中国民族问题的切入点”。[1]( 以下引文如不另作说明,均出于此文。) 此言的确非虚! 那么,马戎教授如何评价50 年前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呢? 就其关于“民族识别”的精辟之论细作梳理,即: “中国政府大概是学习了前苏联的相关制度,( 即明确每个公民的民族身份,笔者注。) 因为在其他国家很少发现类似严格的‘民族成分’身份制。”

作者:
唐建兵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