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民国时期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不同观点—以胡适与冯友兰为中心

民国时期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不同观点—以胡适与冯友兰为中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民国时期,对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既有批评者,也有辨护者。胡适批评朱熹的理欲论,认为朱熹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绝对的推崇理性而排斥情欲",但是又推崇朱熹理学对于理性的倡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思想。冯友兰赞同朱熹的理欲之辨,以为朱熹所要"灭"的"人欲"实为"私欲",还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把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看作是对于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胡适; 冯友兰;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12JZD007)阶段性成果
引言:

【引言】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后来的戴震予以批评。民国时期,对于朱熹的这一提法既有批评者,也有辨护者。胡适《戴东原的哲学》赞同戴震对于朱熹的批评,并认为朱熹理学既有提倡理性的“好的方面”,又有要求“存天理、灭人欲”的“坏的方面”。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则认为,朱熹讲的“人欲”,实为“私欲”,并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看作是对统治者的基本道德要求。胡适与冯友兰对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不同分析,对后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者:
乐爱国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