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我国中东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方式评析

我国中东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方式评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务工经商及发展状况显示出新的特点:一是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需求更为强烈;二是由第一代的离土重迁转为第二代、第三代的离土离乡、定居化、家庭化趋势;三是文化和精神需求增多,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共同存在。城市政府面对文化多样性、需求多层次性、权益诉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等城市少数民族问题,需要完善机制,克服和破解"就业吸纳——社会排斥"、"道义同情——制度冷漠"等现象。调研发现,我国城市少数民族工作整体上呈现出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东部城市民族工作在观念、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机制的完善程度、社会参与、财政支持等方面具有更多的经验。相比而言,中西部城市民族工作整体上仍有更多的完善空间。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权益保障;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BSQ09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东部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融入问题研究”(12BMZ071)阶段性成果
引言:

【引言】城市少数民族及其权益保障随着法治建设、社会保障政策、城市社区工作创新等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完善。国务院办公厅2012 年发布《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12〕38号) ,规划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民族事务服务体系,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饮食、丧葬、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定需求。提高对少数民族群众在特定需求、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加大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培训力度。加强少数民族法律服务队伍和服务网点建设。以特色服务、帮扶互助、宣传教育、促进交流为重点,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的联动机制,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这些内容涵盖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基本目标、特定需求、主要问题、帮助方式、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大部分工作已经在不同城市受到重视,但有的则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城市重点不同,发展程度各异。接纳和融入,仍然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课题。本文通过调研,结合政策实施中的现实问题,探讨新形势下不同地方城市政府面对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进而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作者:
彭建军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