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空间经济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对强度随着贸易成本的变化而变化。P. Combes 将贸易成本降低导致市场竞争的变化进而产生空间经济差异的变化用空间经济发展的钟形曲线来表示,曲线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贸易成本较高,两个区域不存在差异,福利水平同等增进。第二阶段,贸易成本降低,产生非对称均衡,出现了不平等现象,区域分化为中心区和外围区。中心区的工人不仅从本区生产的产品份额的提升中获益,还享受更高的名义工资,福利水平提高; 外围区的名义工资保持不变,但进口产品的比重增加,推动了该区价格指数的上升和福利水平的下降。第三阶段,贸易成本变得很低,中心区的劳动力需求持续上升,在实现完全专业化以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竞争激烈,福利水平下降,当贸易成本足够低时,中心区的厂商会转向外围区,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1]( P. 149 - 150) 但这种贸易成本、市场竞争的变动对空间经济格局的影响还没有充分地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加以描述,基础的两区域、两行业模型解释力较低,需要扩展到多区域、多行业的模型。我们的理论目标就是解析多区域、多行业框架下产量竞争模型中导致区域钟形发展过程的集聚与分散动力的制衡机制。将模型应用于政策制定实践,需要计量预期的钟形过程中所涉及的变量与系数的精确表达。通过数据模拟,R. Forslid 等确认钟形曲线适用于欧洲工业; [2]M. Bosker 等发现,区域间劳动力流动不强时,能够观察到法国经济的钟形集聚模式。[3]在与钟形过程相关的经济集聚与分散动力方面,S.Redding 等人[4]、G. Mion[5]、G. Hanson[6]、K. Head等人[7]、M. Amiti等人[8]、赵永亮[9]分别研究了导致空间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贸易成本、空间外部性、市场潜力、规模报酬递增、就业和工资的空间差异等因素,但他们较多地基于价格竞争的视角。P.Combes 等人则是最早估计产量竞争模型的学者之一,他们认为钟形曲线理论可以得到法国数据的验证并预测了法国的空间经济格局。[10]多区域、多行业框架下产量竞争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尚未得到确认。我们的实证目标就是用中国的数据计量模型中的贸易成本系数,用模型变量考察空间经济集聚与分散的格局及其变动趋势。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