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与道德价值的高标

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与道德价值的高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宋不同于魏晋隋唐,在于士大夫有一种重建道德理想、匡正世风的道德使命和责任担当意识。置重个体的道德修为和道德操守,推崇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强烈的道德建设使命感,与渴望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建功立业、创业垂统,成为有宋一代诸多士大夫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宋代道德理想主义源于对唐末五代道德生活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其重建内容涉及道德性命的关注与研究,先忧后乐精神的提出与弘扬,圣贤气象的仰慕与追求等方面,士大夫精神在重建和挺立道德理想主义中得以形成,并成为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 道德理想主义; 道德价值; 宋代;
引言:

【引言】有宋一代,随着文官政治的推进,士大夫精神的高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湖山之远则忧其君”的道德理想主义得以正式确立,并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伦理文化发展的格局和走向。宋不同于魏晋隋唐,在于士大夫有一种重建道德理想、匡正世风的道德使命和责任担当意识。置重个体的道德修为和道德操守,推崇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强烈的道德建设使命感,与渴望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建功立业、创业垂统,成为有宋一代诸多士大夫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宋史》卷三《太祖本纪》赞语:“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崇尚“道德文章”,精研“道德性命”,涵养道德品质,完善道德人格,成为有宋一代士大夫道德生活的基本价值追求。

作者:
王泽应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