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新文化运动历史记忆的省思—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为中心

新文化运动历史记忆的省思—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为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反传统的激进言行并存的历史图景是官立新式女子学校为女性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方式和可能。对传统经典的阐释也不再是男性知识精英的特权,而是通过两性的共同解读和传播,具有更加丰富的性别意涵。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语境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往往与国族主义话语紧密联系在一起。出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对社会失序的极度焦虑,他们不断阐发传统经典的时代意义。近代报刊媒体积极参与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播,为传统文化在近代的阐释与传承提供了十分便捷、开放的舆论平台,更凸显了女性有关传统文化的言说的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女子教育性别
引言:

【前言】1915 年,由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新文化运动留下了“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文化遗产。其中,“民主”和“科学”已然凝结成为人们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共同记忆。然而,有学者通过对这一时期出版发行的《新青年》等报刊媒体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民主”的出现频率不及“科学”,且时人对其意义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也与后世的言说有很大的出入。① 可见,特定时代的语汇和思想在传播、进而融入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那么,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被人们一致认定是传播新知识、新观念的新式学校究竟是如何理解传统文化、怎样阐释传统文化的,也很耐人寻味,值得深究。

作者:
李净昉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