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交互决定论”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培养

“交互决定论”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在总结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交互决定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中环境因素、行为因素、个体因素的交互作用,构建了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四层面”( 组织层面上的政策保障、媒体层面上的信息宣传保障主体层面、行为层面) 培养机制。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交互决定论社会适应能力
引言:

【前言】新生代农民工指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群体。一般情况下,他们或是生长在农村,初高中毕业后进入城镇就业; 或是自幼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镇长大。[1]有统计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60%,已经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体、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但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一直处于城市“边缘”,无法融入城市主流社会。这一方面会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整体素质下降; 另一方面会引发社会问题,增添不稳定因素,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综观国内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经济、政策性与制度性层面,如户籍问题、社会保障、继续教育等。也有一些研究涉及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身份认同等方面。但是,现有研究只是从宏观层面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较少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去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因此,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机制对促进其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张静;王金云
作者单位:
黄淮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