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语域理论与短篇小说的文体学分析—以麦尔·汉密尔顿的“The Proposal”为例

语域理论与短篇小说的文体学分析—以麦尔·汉密尔顿的“The Proposal”为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运用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一篇英文小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文章从语域理论包含的三方面,即语场、语旨和语式探讨了其在短篇小说“The Proposal”中的语用分析价值,通过发现和归纳该短篇小说的语言形式和特征,不仅能探寻出作者的真正创作目的和思路,还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挖掘出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
【关键词】语域;文体学分析;《求婚》
引言:

【前言】有学者认为,文学作品如小说等只能欣赏,不能运用语言学手段进行应用分析。原因在于,语言学的方法会把一部完美的文学作品解剖得体无完肤,四分五裂,将其原有的整体美破坏殆尽。因此,文学领域永远是属于语言学研究的禁地。其实,在20 世纪初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是相成一体的。而且,语言学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迅猛发展,其研究对象已涵盖文学作品在内的各种与语言相关的领域。语言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紧密融合。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文学文体学。Leech 评价说:“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汇的地方。”然而也有更多的学者将之看为“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型语言学研究学科,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颇具建树的研究。如Wright &Hope 围绕语法范畴介绍了文体分析的要点及技巧;[1] H. G. Widdowson 专门讨论了文体特征分析应用于诗歌教学;[2]侯维瑞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作出开拓性探索。[3]实际上,各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都可以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只是每个学者所选取的专注视角不同而已。有的擅长运用语言学模块理论分析作品的语言层面的特点及结构等,而另外一些学者则是应用某个语言学理论具体分析文学作品,分析作者的语言手段及其目的,甚至分析其译本作品等是否适用该语言学理论等。本文属于后者的研究。具体来说,本文尝试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借助译文[4]89-90 来分析短篇小说“The Proposal”,[4]88-89 从而试图探讨出该理论在小说文学作品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价值。

作者:
刘锋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