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主流大众传媒在新课改推进中之价值、不足及改进

主流大众传媒在新课改推进中之价值、不足及改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舆论宣传及公众的心态导引需要主流大众传媒的积极介入,然而,新课改推进中的舆论造势却存在诸多不足:推进策略存在"单军作战"的方法论失误;专业引领忽视了对社会各界的导引;舆论宣传很少在主流大众传媒中反映。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必须重视专业和大众传媒的共导共引,为此,应确立"课程改革即社会改革"的观念及"系统"、"协同"的改革方法论,发挥主流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以新课改为题材的节目制作。
【关键词】 介入; 导引; 造势; 主流大众传媒; 新课程改革;
【基金】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专业引领研究”[X2013B184]
引言:

【前言】大众传媒(mass media)又称大众媒介,是指人们用来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方式和交往手段,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社会,大众传媒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传统社会基本的教育方法———口耳相传、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美国社会学家理斯曼《孤独的人群》),而且可以迅速地向人们传递有关社会实践和变革的信息,通过提供一定的社会角色行为模式及特定的价值观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众转变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从而部分地决定事态的发展进程。有统计显示,20 世纪初,一个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有70%是用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的,今天,70%的闲暇时间则用于和大众媒介的交往[1]。在众多媒体当中,主流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格外显著,这类媒体“设置着新闻框架”(乔姆斯基),所有二三流的媒体每天都在主流媒体设置的这个框架内筛选新闻,它们“报道主流信息,拥有主流大众,占据主流市场,吸引主流广告并形成主流品牌”[2],因此,大众传媒,尤其是主流大众传媒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整体的自上而下改革,旨在彻底改变应试主导的传统教学之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既彰显了现代教育理念,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其实施不仅应反映教育自身的需求,还应充分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寻求其理解与支持。鉴于“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新闻(媒介),因为大众传播工具是一种扩大器,可以使教育者的作用超越一般传播的对象”[3],故新课程改革推进中主流大众传媒的介入十分必要而且相当重要。它的介入不仅能有效地传播新的教育理念,而且能通过深刻地分析各种教育现象,特别是有争议的意见倾向,来揭示课程改革的本质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及公众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调控并导引社会舆论的价值取向。另外,主流大众传媒强大的传播影响力还可凝聚大众智慧,网罗信息资源,反馈群众意见,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有效的运行。

作者:
邹慧明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