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民间标会风险生成机理研究

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民间标会风险生成机理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运用合作博弈模型,剖析民间标会风险的生成机理,构建分析标会风险的合作博弈模型框架,总结出标会风险主要来源于标会规模过大,标会利率过高,会员经济实力和社会声誉不足,会首组织能力和管理效率不佳以及法律制约和社会惩罚机制缺失等方面,以为实证研究标会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政府制定民间金融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标会; 风险; 合作博弈模型
引言:

【前言】标会是一种民间自发的信用融资行为,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标会更是满足农户及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近年来,倒会案件频发在给参会人员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剖析民间标会风险的生成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仅有利于防范标会风险,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从政策层面上看,目前国家对民间借贷发展的政策导向正处于由“堵”转“疏”的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规范并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1]。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并明确提出“两个支持”,即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2]。笔者运用合作博弈模型,剖析民间标会风险生成机理,并构建出分析标会风险的博弈模型框架。这不仅可以为进一步实证研究民间标会风险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也能够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民间金融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
林丽琼;吴冰彬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