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而这一现象被嗅觉灵敏、以逐利为本性的投机资本所捕捉,因此,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备受其青睐,尤其是经济发展以年平均约10%的速度增长的中国。热钱早在19 世纪就引起了国际关注,但什么是热钱至今尚未形成共识。经过考察《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1992 ) 和《美国传统词典》( 1994) 对热钱的定义,同时结合我国实情,本文采用如下定义: 热钱是投机性较高的短期资本,对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的信息嗅觉灵敏,以短时间内的高回报、高收益为最终目的,具有极强的投机性。在我国,热钱主要通过贸易途径、资本项目、外商直接投资( FDI) 、短期外债和地下钱庄等途径流入境内。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张明、陆静等对热钱流动规模的计算方法[2 - 3],结合实际情况,对1999 年1 月至2013 年9 月各渠道流入的月度热钱规模进行测算,计算公式是: 热钱流动的规模= 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 贸易顺差- FDI 增加额-外债增加额+ 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 FDI 中隐藏的热钱+ 外资企业的短期外债增加额+ 通过非法渠道流入的热钱规模。然后根据测算出的热钱规模,结合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利率和汇率等,采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检验方法,对影响我国热钱流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