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社会科学家 > 简论清末谴责小说的消亡

简论清末谴责小说的消亡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清末谴责小说在讽刺社会、警醒世人方面曾经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人们认识腐朽黑暗的官场和晚清浇漓的世风也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和作家思想的局限,限制了它的继续发展,因此,晚清谴责小说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了它无法克服的弊端和自身存在的大量缺点。在晚清民初社会急剧动荡的转型时期,由于作家们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转变创作思路和理念,也由于他们自己的阶级归属和价值取向之局限,使晚清谴责小说走向了消亡。
【关键词】 谴责小说; 弊端; 局限; 消亡;
引言:

【引言】近代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人对腐败的清政府也不再有信心。同时, 满清政府苟延残喘, 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弱。在这样的情况下, 小说界出现了大量抨击时政、揭露官场阴暗与丑恶的作品。这一类小说大都写得很尖锐, 但由于作者迎合读者求一时之快的心理, 描写往往言过其实, 显得浮露而缺乏深度。鲁迅先生说:“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 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 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 则揭发伏藏, 显其弊恶, 而于时政, 严加纠弹, 或更扩充, 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 似与讽刺小说同伦, 而辞气浮露, 笔无藏锋, 甚且过甚其辞, 以合时人嗜好, 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 故别谓之谴责小说”。鲁迅认为这一类小说还不够格称作讽刺小说, 就把它们别称为“谴责小说”

作者:
刘明坤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扬州225002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