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抗战时期战区巡回审判检察职权的弱化与变通——以江西战区为例

抗战时期战区巡回审判检察职权的弱化与变通——以江西战区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无检察官设置是战区巡回审判检察职权弱化与变通的直接表现,它导致其部分检察职权的消失或下移。而无检察官设置的传统与满足战区特殊情势的目标设定,构成战区巡回审判检察职权弱化与变通的主客观原因。战区法律人的奋进与司法权内部监督的正常运作削弱了检察职权弱化与变通的不利因素,成为战区巡回审判“尚著成效”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抗战时期; 江西战区; 巡回审判; 检察职权
引言:

【引言】“检察职权,就是检察机关及其检察官的职权,其本质是检察权在检察机关的具体化。”[1]( p45) 当下中国检察职权的优化配置及其路径的选择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如向泽远《检察规律引领下的检察职权优化配置》,姜小川《检察权定位: 检察职权配置的关键》,皆是从宏观角度阐述检察职权优化配置的思路和基本路径。关于民国时期检察职权研究,目前学界关注很少,而上世纪20 - 30 年代关于是否废止检察制度的论争,民国学者则从不同的角度,从理论上对检察职权加以阐述,如张知本《检察制度与五权宪法》,孙晓楼《我国检察制度之评价》,吴祥麟《中国检察制度之改革》等。以微观的视角,以一个审级为考察对象,探索检察职权运行模式的文章,目前还没有。战区巡回审判乃是抗战时期在战区推行的司法救济措施,是一种制度创新,是战时司法体系中的一朵奇葩,关于战区巡回审判检察权的研究,目前仍是空白。笔者不揣浅陋,以见及的档案资料为核心资料,拟对战区巡回审判检察职权的表现与成因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作者:
孙西勇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120;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南昌330022)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