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从音乐形式上说,我国词曲的递变从北方看,是唐宋词乐、北方俚俗歌谣、胡乐番曲、北方说唱、北曲曲乐; 从南方看,是唐宋词乐、南方村坊小曲、南方说唱音乐、南曲曲乐。词与散曲的递变多体现为文人雅乐的发展形态,词与剧曲的递变多为体现民间俗乐的发展形态。明太祖朱元璋在取得政权后就十分重视雅乐。《明史·乐志》云:明兴,太祖锐志雅乐。是时,儒臣冷谦、陶凯、詹同、宋濂、乐韶凤辈皆知声律,相与究切釐定”。定都金陵,即设典乐官,“命儒臣考定八音,修造乐器,参定乐章。其登歌之词,多自裁定。《明史·乐志》还载,朱元璋“尝谕礼臣曰: ‘古乐之诗章和而正,后世之诗章淫以夸。故一切谀辞艳曲皆弃不取。……十二月乐歌,按月律以奏,及进膳、迎膳等曲,皆用乐府小令杂剧为娱戏,流俗喧譊,淫哇不逞’。太祖所欲屏者,顾反设之殿陛间,不为怪也”。尽管最高统冶者对所谓“淫哇妖靡”之声、“喧哓流俗”之乐严厉呵斥,但明初民间声腔的繁盛,特别是以南戏戏文为主的民间戏曲的勃兴,承接宋元余绪益发汹涌起来。这些繁杂淫秽之音犹如民间郑声,乐随辞生,辞伴歌行,与宫廷教坊雅乐形成抵牾。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