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早在1920 年Winslow 教授就指出了医疗卫生,尤其是公共卫生,对于预防疾病、保障个体健康生活、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性[1]。基于医疗卫生公平正义的要求,需要合理配置医疗卫生人才、资金、技术、设施、信息等要素资源,不断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及各阶层间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维护全体居民享有平等的健康权益。但是改革开放 3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费用、卫生机构数量、床位数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当稀缺,医疗卫生服务基本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卫生服务成本亦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江西省作为中西部欠发达省份,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面亦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据此,2014 年8 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疗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全面促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等工作任务目标。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环节,离不开市场在医疗卫生领域微观层面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宏观层面主导性作用的发挥[2]。主要是因为医疗卫生资源具有特殊性,存在资源稀缺性、外部性、信息非对称性、行业垄断性等特点,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合理调控医疗卫生领域的资源配置,保障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因此,本文将结合资源配置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实证分析目前江西省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资金等方面的非均衡配置现象,找出非均衡配置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