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民间视阈下的《红高粱》与《还乡》的女性叙事

民间视阈下的《红高粱》与《还乡》的女性叙事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莫言和哈代都是民间文化的表述者,他们的小说都展现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力,在此文化视域下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其中以《红高粱》中的凤莲和《还乡》中的游苔莎最为典型。在两人的女性叙事中,既有相同又有差异:首先,他们都描述了女性的本能欲望,但对欲望的态度不同;其次,都描述了女性的反叛,但反叛的基点不同; 最后,从两个作家对女性的理想化书写中,深层揭示差异性背后蕴涵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民间视阈; 《红高粱》; 《还乡》; 女性叙事
引言:

【引言】莫言和哈代都是立足于民间的作家,莫言呈现了生活在中国“高密东北乡”人们的生活,哈代描述了英国“威塞克斯”人的世界,两位作家均展现了生活在民间文化语境中乡村世界的人们丰富的生命形态。虽然莫言和哈代处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但在他们对民间文化的书写中却表现出了相似的特征,这为本文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学术前提。这种相似特征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叙事上: 女性叙事是莫言和哈代叙事的主体; 他们两人小说中的女性都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渴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性格热烈,同时又往往是伦理道德的反叛者。基于此基础,探讨莫言和哈代民间文化书写中女性叙事的异同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可以在开放式的广阔批评视野中更深入地对照两位作家通过女性叙事对民间文化精神的表达。在莫言看来,民间文化中,女性承载着更强烈的生命意识。“……在这个传统里,女人在本质上是与物质———肉体下部相联系的”。“物质———肉体下部是有生产效能的部位。下部生育着,并以此保证着人类相对的、历史的生生不息。”[1]民间文化中的女性是生命力的源泉。而哈代笔下具有强烈生命激情的女性则表达了哈代对民间文化的不同阐释。在众多的女性形象中,以莫言《红高粱》中的戴凤莲和哈代《还乡》中的游苔莎最为典型。

作者:
滕爱云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天津300072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