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环境伦理的形成和发展与工业文明的历史轨迹相随相伴,它是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大肆开发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形成的[1]。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从而使得资源匮乏、土地退化、生态失衡等全球性问题愈演愈烈,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生活,于是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发起了各种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运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1923 年,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提出“敬畏生命”的新观点,主张把伦理的范畴由人际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标志着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萌芽,随后西方环境伦理思想迅速发展起来,各种有关环境伦理研究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世人面前。相对于西方而言,中国的环境伦理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在20 世纪70 年代末就有国内学者开始介绍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然而国内环境伦理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994 年8 月,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环境伦理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才标志着我国环境伦理研究开始正式走上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近20 年来,我国学者围绕环境伦理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基础。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决策,这为我国环境伦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如何使当前的环境伦理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国所有环境伦理研究者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从国内环境伦理研究的概况入手,在初步分析国内环境伦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环境伦理研究首先需要把握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并就我国环境伦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