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新青年遭遇“旧”婚约—以1919年底《学灯》讨论为例

新青年遭遇“旧”婚约—以1919年底《学灯》讨论为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清末民初,受欧美文明观、自由观的影响,"父母之命"的择偶模式成为中国婚姻的简单形象,而爱情作为结婚的要素与婚姻挂钩,知识青年对婚恋自由的追求渐成风尚。本文以1919年底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关于"男子可否承认父母代定的未婚妻"的讨论为例,反思近代中国婚姻家庭史研究方法。试图把婚姻观的变化放在历史的脉络中考察,强调人事环境的复杂性和联系性。
【关键词】 自由; 恋爱; 婚姻; 《学灯》;
引言:

【引言】近代中国婚姻家庭史的研究,曾是国内外学术界关心的热门话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社会风俗史和婚恋思潮的论著,就宏观勾勒了婚姻家庭观、婚礼、婚俗等方面的变化趋势。①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者,则对“新”、“旧”史观、男性精英文本、女性自己的叙事、出版媒介做了批判性的反思。②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上,台湾和大陆学者探讨民初婚恋观时,有的试图在方法论上运用国外妇女史研究的理论,有的从具体文本或个案入手,注意观念与现实的矛盾。③前人的研究成果给了笔者启发,有些研究的视角和思辨性的论述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有些研究方法仍值得反思,比如: 以部分文人志士的言论来说明人们家庭生活的变化; 截取不同时间、地点、语境的片段材料,线性串连出社会的变迁; 写作中有“现代”的价值评判。

作者:
冉琰杰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