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 杭州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结构研究

杭州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结构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结构进行因子生态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杭州主城区存在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且影响2010年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结构的主因子为职业状况及教育程度、外来人口、离退休和失业人员和务农人口;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可划分为经济发展重镇、城市多核中心区、旧城改建区、外来人口集中区、离退休及失业人员集中区、农民集中区这六类居住区。2010年杭州主城区的居住空间从以离心扩散为主导力量逐步发展为郊区化空间格局,居住空间结构为"环形+扇形+多核心"的多种模式组合。
【关键词】 城市居住空间; 因子生态分析; 居住分异; 杭州;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121)
引言:

【引言】所谓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居住区在城市内部组合而成的空间分布形态,居住空间结构同时具有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双重属性[1]。从物质空间角度观察,城市居住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类型居住区在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建筑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社会空间角度看,则主要表现为居住在不同类型居住区内的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属性差异,如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价值观念等方面[2]。基于这两个角度,我们可将国内有关居住空间问题的相关研究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物质空间层面,以土地利用数据或住宅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景观形态上定性或定量地划分居住区[3-5]; 另一类则是从社会空间角度,基于人口分布划分城市社会区的类型[6-10]。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城市居住空间结构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城市空间及区域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并积累了一些城市的案例实证研究成果。我们在梳理文献后发现,上述案例实证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天津[3]、北京[4-5]、上海[6-7]、广州[8-9]和南京[1, 10]等东南沿海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且大多实证研究主要基于社会空间层面,并广泛运用因子生态分析的方法,但大多研究仍局限于对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基于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拟以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为分析依据,首次对2010 年杭州主城区的居住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今后杭州的城市规划修编、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以及杭州市区人口的有效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
计兴月;陈多长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