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 中西价值观在汉英新词语中的映射

中西价值观在汉英新词语中的映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一定的价值观孕育于一定的历史土壤之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折光反映和思想标记,它制约和影响着语言。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中西方价值观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品格,导致其在汉英新词语的表达中有差异。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探究中西价值观在近当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经济、科技及文化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对汉英新词语的影响,以求增强人们对中西价值观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关键词】 价值观; 新词语; 映射;
【基金】 2013年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JCWW08YB)
引言:

【引言】社会语言学家陈原[1]先生指出: “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凡是社会制度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概念、新工具,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在我国,新词语的研究主要以汉语新词语为主,集中对汉英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构词特征和发展趋势、理据性等语言本体的研究,如《20 世纪中期以来汉英新词语的来源及其语义认知机制》[2]认为: 汉英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来自新外来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旧词语的新义新用和方言词语的吸收。孔筱燕、杨廷君[3]对英汉网络新词语进行了探究,并且认为网络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亦是汉英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还有些学者对汉英新词语理据性进行了研究,如从英汉新词语看语言理据观》[4],该文探讨了新词语产生的认知理据,认为很多新词语是转喻和隐喻两种认知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新词语的理据与词的性质和词的语义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认为汉英的理据性更强。王进[5]认为词汇的理据性应包括语音理据、语义理据、形态理据及文字理据。他详细地分析了英汉网络新词语的生成规则及形态理据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两种语言构词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作者:
王晓凤;刘银燕;孙然颖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