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主体功能区视野下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主体功能区视野下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层面推进国土开发格局优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区域经济差异分解中把河北省划分为环首都经济圈、冀东沿海经济带和冀中南经济区三大区域。利用Theil指数方法测度了2000~2011年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变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区际经济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快速增加,但区内经济差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并从效率和公平的视角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河北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认为应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区域主体广泛参与、出台配套法规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区别对待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及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措施推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河北省; 主体功能区; Theil指数;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协调发展;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08BYJ051);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0802091);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项目(13LZUJBWYJ023);甘肃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项目(1305ZCRA181)
引言:

【引言】“十二五”时期以来,国家层面着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旨在切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度化建设,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表明,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必须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结合。2009年,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发挥环渤海、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强省建设步伐,环京津、冀东、冀中南经济板块浮出水面。《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推动冀中南经济区加速崛起,切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和逐步制度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扎实推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实施好重点地区带动战略,促进冀中南地区加速发展,充分发挥环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是河北省有效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加速崛起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差异测度是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中区域政策制定和有效落实的前提。《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全省划分为环首都经济圈、冀东沿海经济带和冀中南经济区三大区域;而2014年和2015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全省划分为沿海地区、环京津地区和冀中南地区。尽管上述关于河北省区域划分的提法有所调整,但考虑到《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大区域划分存在一定的地域交叉,为保证研究区域的完整性和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参照《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经济差异分解中将河北省划分为环首都经济圈(包括张家口、承德、廊坊和保定)、冀东沿海经济带(包括唐山、秦皇岛和沧州)和冀中南经济区(包括石家庄、衡水、邢台和邯郸)三大区域。为避免概念混淆,下文严格遵循《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区域划分的提法,这并不影响本文研究的实际价值。

作者:
昝国江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