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论互联网金融下对股权众筹模式的监管

论互联网金融下对股权众筹模式的监管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 众筹,是项目发起人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创业项目信息,吸引公众为该项目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众筹的出现带来了金融理念的重大转变,有望成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和创业项目融资的重要途径。但是,股权众筹模式在中国均面临法律与政策风险,生存空间几乎没有,急需监管机构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进行松绑。金融业监管机构应及时调整对待民间融资的固有思维模式,出台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规则,完善监管机制。这是中国在金融领域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好机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股权众筹; 法律风险; 监管;
引言:

【引言】众筹(crowdfunding),即大众筹资,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广义上的筹资手段,众筹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出现,起源于众包模式,目的是有效利用一个新项目潜在参与者的知识、智慧、技能,构建一个资金池[1],但是众筹这个概念却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维基百科上对众筹的定义突出了两个特点:一是公开面向公众;二是通过因特网,且明确众筹的参与者应该是项目发布者、众筹平台和投资者这三方。即“去中心化”明显,众筹可以让项目发布人和投资者尽可能的零距离接触,形成一种与网上易货不同的交易模式:投资者参与到产品的开发制作过程中来,是一种投资与购买的结合,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而兼有生产者的角色,成为“产消者”(Pro-sumer)[2]。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了“产消者”的概念,并预言人类文明将迈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再次合一的个性化文明”[3]。究其原因,一是得益于众筹本身的低门槛和多样性,二是趁势搭上互联网金融的班车,得以迅速成燎原之势进入广大投资者的视野,进而引发众筹浪潮。

作者:
李玫;刘汗青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