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 Soc.Sci.)
查看全文
摘要:
摘 要: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我国的道德建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坚持先进性要求与
广泛性要求相统一。这些宝贵经验, 对于加强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德建设;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2435(2010)01 0005 04
Basic Experiences in Socialistic Morality Construction since Ref orm and Opening Up
ZH AO Bing (Research Center of Marx ism ,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 Wuhu Anhui 241000 , China ;
School of Phi losophy , Renmin University o f China , Beijing 100872 , China)
Key words:refo rm and o pening up ;mo rality co nstructio n;basic ex pe riences
Abstract :In the past mo re than thir ty y ears since the refo rm and opening up , mo ral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insists on proceeding from the reality , mo ving with the times , co ntinuously promo ting the theore tica l innovatio
n;insist on cor respo nding to the so cialist ma rket eco nomy and the socialist leg al constructio n and consisting
with the t raditional vir tues o f the Chinese nation ;insist o n combining be tween advanced demands and
broad requirements.These precious ex pe rience s has an impor tant realistic and far -reaching histo rica l significance
to reinfor ce and pr omo te the socialistic mo rality co nstr uction .
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改革开放初期对“文革” 期间社会道德面貌严重受损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到关于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的提出和实行,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努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逐步摸索了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思想前提上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为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基础, 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 市场经济强调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 出现了诸如失之于公平、诚信等方面一些道德问题, 发生了“爬坡” 与“滑坡” 的历史性争论。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着眼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为此, 我们党适时提出了道德建设要与物质利益相统一, 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等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在这种社会导向下, 追求个人的正当物质利益不再是可耻的而是光荣的, 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大胆追求, 勇于实践, 诚实劳动, 勤劳致富新的社会道德风貌。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不仅对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还将个体道德建设纳入其中。公民道德建设概念及其任务的提出, 使道德建设的对象扩展, 内容涉及到公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并获得了法律的认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肯定, 符合道德进步的基本规律。个人品德建设概念及其任务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由“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的“三德建设” 上升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并举” ,突出了个人品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的基础地位,顺应了发展市场经济对个人品德建设的要求, 从更直接的意义上回应了个体道德中的见利忘义、损公肥私, 不讲信用、欺骗欺诈, 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问题。从实际出发进行道德建设, 就应该立足于回答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新问题、新情况, 使道德建设理论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 道德建设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道德建设理论创新的过程。首先, “道德建设” 这一概念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道德建设” 这一概念, 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首次提出来的, 它旨在通过积极的价值引导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及道德的宣传、提倡等手段,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施加影响、提供指导, 藉以建立、巩固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模式。相对于单纯的道德教育来说, 道德建设具有宏观性、社会性、主动性、多维性、连续性和实践性等特征。“道德建设”这一概念的提出, 表明了党和国家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由强调个人修养进而推己及人” 的道德建设观念的束缚, 对道德建设规律和特征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其次, 在现实的道德建设过程中, 我们党及时地总结新成果、新经验,创造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逐步完善。这一点可以从《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道德建设体系的论述中看得很清楚。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是道德建设经验的结晶, 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以诚信意识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这几个方面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体系结构, 这是我们党道德建设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 也是30多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

作者:
赵冰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安徽芜湖, 24100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北京, 100872)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