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教师专业标准:理念、构成与建设

教师专业标准:理念、构成与建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 Soc.Sci.)
查看全文
摘要:
教师专业标准应该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具体性、文化性的标准,也是一种底线的、有遗憾的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由内部标准与外部标准、体制标准与机制标准、微观标准与宏观标准、纵向标准和横向标准几个方面构成。教师专业标准不能过高、过于抽象、过于泛化、过于笼统,也不能模糊不清。
引言:

伴随教师教育的发展, 我国教师短缺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变, 提高教师质量, 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任务。为此, 就必须要制定科学的教师专业标准。前苏联教育学家卓娅# 阿列克耶夫娜# 马尔科娃指出, / 标准是教育部门产品必须达到的知识、技能、习惯与价值水平的一组参数0。可以说, 教师的专业标准应该是教师必须达到的知识、技能、习惯与价值水平等的一组参数。教师专业标准的建设应该确立什么理念? 教师专业标准应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在教师专业标准建设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本文试做初步探讨。
一、关于教师专业标准建设的基本理念
( 一) 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一种底线的标准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一种质量标准, 并且是一种底线的或起码的标准, 也就是最低的标准, 体现的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与个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我国, 教师的底线标准主要以学历来衡量, 小学教师要具有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初中教师具有专科学历, 高中教师要具有本科学历, 大学教师需要更高学历。这个标准保证了教师具有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起码的知识、技能, 能够胜任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国有些偏远地区的代课教师, 其中不少人虽然没有国家规定的身份和学历等条件, 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能够胜任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 说明这些教师达到了教师底线的质量标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教师的质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质量提高没有终点, 没有最高境界,而只有更高境界。有些教师经过努力会达到很高的质量标准, 而有些则只能达到一定标准。就是著名的特级教师、专家型教师, 也不能说他们的质量就达到了不可继续提高的水平, 达到了质量的终点, 任何一个教师都具有不断提高的可能性和无限性。但教师至少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应该是最低的标准。
( 二) 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标准教师专业标准是多种素质的综合, 从教师个体质量标准的角度来看,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知识、能力、品德、人格等的综合, 是由各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整体, 一个方面符合标准, 不能代替所有方面符合标准, 不代表综合质量高。教师专业标准不仅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 还表现在教师的课外辅导、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质量。从一个学校教师群体的质量标准来看, 教师专业标准应是教师群体专业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性格结构、年龄结构等的综合, 某一个方面结构的合理性和高质量不能等于其他结构的。从一个国家教师的整体质量标准来看, 不仅表现在某一个地方教师质量的高低, 而且表现在全国各地教师质量的高低; 不仅表现在某一个层次、阶段教师的质量, 而且表现在各个层次、阶段教师的质量; 不仅表现在某一个类型、某一学科教师的质量, 还表现在所有类型、所有学科教师的质量上。例如, 我国城市、发达地区、重点学校的教师比农村、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和一般学校的教师质量高。我国教师整体质量不高, 正好印证了教师质量标准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
( 三) 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一种动态性的标准教师的专业标准具有动态性, 一方面, 从每一个个体来说, 教师处于不断成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由新教师到比较有经验的教师, 再到经验很丰富的专家型教师, 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虽然有的教师随着职业技能的熟练, 失去了以往的进取心, 遇到高原期的困惑, 可能存在质量的暂时稳定, 甚至下降, 但从教师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看, 教师的质量不会是静止不变的, 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这也给教师专业标准的判别带来了不确定性, 有的教师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标准, 但发展后劲不足, 有的教师可能在初为人师时表现并不特别出色, 但随着岁月的流失和经验的增加, 教师的质量可能会逐步提高。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现有能力的强弱, 更应关注教师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一位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其职业能力可能较弱, 但如果好学上进, 就很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而一位职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如果满足于现状, 停止发展, 就有可能逐渐淡出优秀教师的行列。因此, 我们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教师, 而应制定不同教师、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另一方面, 教师质量标准是一种历史的标准, 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期的教师有各自具体的、体现时代特点的质量标准。因此, 教师专业标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
( 四) 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一个具有层次与类型特征的标准教师的层次构成使教师专业标准也具有层次性。教师由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等层级的教师等构成, 他们分别承担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同层次的教师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职业素养决定其职业行为的有效性, 而职业行为又是其职业素养的体现。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 职业行为包括职业创新与职业效能。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创新以及职业效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保障教师职业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教师, 培养适合所有教育职责的教师, 这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必要的。另外, 教师质量的层次性还表现在既有非常优秀的、质量很高的教师, 也有质量一般, 能够比较好地胜任教育工作的教师, 还有基础薄弱, 能力较低, 只能勉强担任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的职称也应该成为区分和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 因此, 应该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称号、不同职称的教师的相应标准。

作者:
段兆兵;王守恒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