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 以女性性别视角切入人类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问题, 揭示人类思想领域和社会形态中普遍存在的, 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下同样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妇女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把妇女解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倡导建立一种和谐的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理论基础是女性(女权)主义和“生态主义” 。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 二者之所以结合,一方面由于上世纪70 年代, 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合流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女性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批评范式, 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的欧美女权(性)主义批评, 毋庸置疑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但它最根本的局限在于“未把批判男权中心的触角深入到社会阶级斗争的层面,而且消解男权中心的策略大都停留在语言、文化层面, 因而带有相当大的乌托邦色彩, 很难与现实的妇女解放斗争真正结合在一起。”[ 1] 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的批评理论和文化思潮, 它一直在努力寻求着理论生长点。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声势浩大的生态思潮, 为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 的合流提供了某种可能。但是环境保护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为何能够合流? 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 为何能够结合? 这背后应该还有更为隐秘的构建机制, 还有促使二者合流的深层潜流。生态女性主义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如强调女性与自然相联系的文化生态女性主义和精神生态女性主义, 致力于削弱女性与自然二者关系的社会女性主义以及主张将女性和自然放在不同的社会与历史关系中来认识,解构二者关系的哲学生态女性主义。无论各流派的观点如何不同, 它们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是否要将妇女与自然相联系这样一个问题上。也就是说, 关于女性与自然有着某种潜在的可以将其联系起来的关系, 而生态女性主义各流派都是立足于这潜在的关系上来探讨问题的。运用原型批评理论的追溯功能, 我们可以说这一潜在预设就是: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这个所谓的潜在关系也就是大家所公认的、不容置疑的、甚至不证自明的理论预设前提。正由于这种不证自明性, 所以学界对此讨论并不多。这种存在于生态女性主义各流派中的理论预设, 就是基于妇女和自然在孕育、创造和抚养生命等本源性联系上的某种同构关系, 可以追溯到父系社会出现以前人类所尊奉的最大神灵———创世母神的崇拜中。在原始社会产生的以同类相生观念和互渗律思维作用下的母神崇拜及其核心———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已经成为人类共有的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 用荣格的话来说, 就是“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精神机能, 即由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或迁移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机和意象。”[ 2] 荣格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 。尽管创世母神在其后的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男性神灵取代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母神崇拜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 它在文明史中一直潜伏并发挥作用。正如诺依曼所言:“这一原型的影响贯穿着全部历史, 因为我们能够证明它在原始人的仪式、神话和象征中, 以及在我们现代健康人和病患者的梦境、幻想和创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3] 既然如此,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势必有着这一原型的潜伏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