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皇祐元年(1049), 43 岁的欧阳修自请来颍州(治今安徽阜阳)为守, 《思颍诗后序》自述:“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 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1] 卷44 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一批思念颍州, 表达归颍愿望的作品。治平四年(1067)闰三月, 欧阳修由京都出知亳州, 上任途中至颍州停留。他扩建宅第, 修葺旧居, 为自己终老此地做准备, 并应颍州知州陆经所请, 翻检诗稿, 将第一次离颍后所写的十三首“思颍诗” , 刻石立于州署, 撰写了《思颍诗后序》。熙宁三年(1070) 八月, 由青州赴蔡州任上, 道出颍州, 他又以足疾为由, 在颍州滞留了一个多月。九月, 他将亳州及青州任上创作的17 首思颍诗, 编辑成《续思颍诗》, 序中称:“盖自南都至在中书十有八年而得十三篇, 在亳及青三年而得十有七篇, 以见余之年益加老, 病益加衰, 其日渐短, 其心渐迫, 故其言愈多也。庶几览者知余有志于强健之时, 而获偿于衰老之后, 幸不讥其践言之晚也。” 欧阳修的“思颍诗”共30 篇[ 2] , 以治平四年(1067)作者赴亳州过道留颍为界, 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本文以“思颍诗” 为切入点, 结合诗人生平经历来探析其州情结” 原因。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