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人文学科领域中, 社会学的社会适用性是独树一帜的。社会学是以社会事实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寻求社会关系的变化及其规律, 运行机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整体与其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目的。社会学的这种功利性特质,为其获得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也奠定了它在人文学科中的突出地位。随着社会学应用范围的拓展, 它不仅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研究领域, 而且还广泛渗透到人文学科的其他研究中,与别的学科研究相结合, 产生出一些分支, 如经济社会学、文艺社会学等等。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人文学科, 自诞生之日起, 就和社会学的“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目的” 是一致的。艺术设计是一种应用文化。它所表现的形式与内容都与社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艺术设计应社会需求而来, 一经创造, 必然要回到社会中去, 接受社会认同。19 世纪中期,英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为了挽救英国社会审美欣赏水平的下降, 提出了改造工业产品(审美层次) 的主张, 从而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 也首次以社会学的视角看待产品审美,即艺术设计问题。社会学有三大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2 .科学主义方法论;3 .人文主义方法论。由于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特点的限制, 这三种方法论在艺术设计批评中的应用情况不尽相同。其中,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因其对社会变迁和人的社会性的深入系统的研究, 兼顾了物质和精神生活, 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成为方法论的“核心” 。它也是我国社会学方法论中影响最大, 在我国的艺术设计批评中, 也被最广泛应用。科学主义方法论具有量性和因果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实证主义方法、统计方法、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因其研究的范围不大涉及主观情感问题, 所以在艺术设计批评中不大适用。人文主义方法论在艺术设计批评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审美和消费接受方面。这种方法曾经是西方艺术设计先驱者最为关注的,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批评界, 却声音不大:一方面是由于当今的设计师都受过职业训练, 追求产品的艺术表现深入人心, 产品的审美缺憾不再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极大丰富, 消费接受更多地被纳入市场营销环节进行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构成社会结构的根本, 认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二者良性互动的结果。以这一方法论评估社会事实, 就是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社会事实的影响, 以及社会事实如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推动下发展变化的。顺应和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良性发展, 有助于社会生产和结构发展的社会事实, 才被认为发挥了其相应的社会职能, 是有价值的。将这种方法论应用到艺术设计批评, 就树立了这样一条价值观———艺术设计需顺应和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推动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 促进社会结构的和谐稳定。受这种方法论的影响, 我国批评界对艺术设计的价值评定明确了下来。2004 年, 国内某艺
术期刊举办了一次研讨会, 题目是《设计为人民服务———关于中国当代设计价值取向的讨论》。与会人员认为, “我们的设计应该关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应该以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体现对人的本质关怀, 设计人员的人文情怀或人文精神要在这方面得到具体的体现。” [ 1] 6批评家们紧紧地抓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建原则,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评判艺术设计时, 摆脱了过去教条化的弊端, 将它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坚持“优化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设计和社会整体结构的关系” 的原则, 对现实生活中的设计事实进行分析评判。在这种情势下, 我国艺术设计批评视角集中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评判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功能因素;二是评判艺术设计现象的经济与道德因素。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