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首页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论《看不见的人》的后现代性

论《看不见的人》的后现代性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
查看全文
摘要:
摘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二战后的作品。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限,对其作品人物的分析大多受到种族文化冲突的背景影响,但把作品放在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文化语境中,分析其艺术价值会有不同的阐释。作者用身份多元、主观直觉、荒诞意识及断片生活等一系列后现代手法展示现代境遇主题,表现被抛弃在传统和历史的断片空间中不确定的自我迷失状态,极具美国商业文化的荒诞色彩。
基金:商洛学院社科类研究基金项目的阶段成果; 项目编号08sky035;
关键词:拉尔夫·艾里森; 《看不见的人》; 境遇主题; 后现代性;
引言:

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时代背景, 影响了不同时期作家的文学作品风格。拉尔夫

作者:
柴鲜
作者单位:
商洛学院

知识产权声明 | 服务承诺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客服中心 | 充值中心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子邮件:journals@188.com   备案号:辽ICP备14002692号-1
友情链接:万方数据库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